新闻中心

餐饮外卖垃圾该怎么管?垃圾减量,从你我做起!

发布时间:2019-07-28 10:27:47    点击数:

 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日益得到重视的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在公共区域,餐饮垃圾却处于几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浙江之声调查系列报道《“拎不清”的垃圾分类》,今天推出第二篇——《餐饮外卖垃圾该怎么管?》。

晚上七点多,杭州武林路附近的风情港美食街区已经非常热闹。空气中弥漫的阵阵香味让人忍不住想点些外卖解馋。


但街角旁黄色垃圾桶内的 “风景”并不“优美”,塞满了各种沾有油渍的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串着烤肉的竹签、西瓜果皮等五花八门的垃圾。


街角小龙虾店的老板正忙着给各类夜宵美食的外卖打包。当记者问到他如何处理垃圾分类时,张老板却一脸茫然。
“什么分开处理?那里不是有一个垃圾桶吗,我们倒在那个垃圾桶里面了,大垃圾桶。顾客大家都丢到(那里),吃完了那些垃圾都倒那个桶里嘛,分?分什么类。”张老板告诉记者,他也不知道这垃圾该怎么分类。
确实,只有一个垃圾桶,丢都不够丢,更别提分类了。而这样的现象并不唯一,之前武林路美食街就被曝光,四五个垃圾点都只有一种黄色垃圾桶。吴山广场的南宋御街、浙大附近的堕落街等“夜宵点”情况同样如此。


按照相关分类,公共区域应该放置四种垃圾桶,黄色垃圾桶应该用来放置其他垃圾,绿色垃圾桶才是收纳易腐垃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餐厨垃圾。按规定,外卖垃圾在丢弃前应该进行分类,吃剩的东西放绿桶,一次性餐盒等则应该丢在黄桶。
可就算垃圾桶配备齐全,乱丢乱混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在杭州城东、城北、城西等写字楼,记者走访发现,垃圾桶内,吃剩的饭菜、外卖餐盒等都是混装一袋。

 

△写字楼垃圾桶
记者向某大厦的保安小哥询问了外卖垃圾分类的问题,他表示,“每天大概都有五六桶垃圾,很大的桶。外卖垃圾,比如筷子、盒子、剩饭剩菜都会放到外卖袋里一起打包扔掉。”
“整个都是放在那个外卖袋里扔的。”某研究院的前台工作人员也这么对记者说。
难道公共区域就没有人监管么?杭州市城管垃圾分类指导科副科长邵金蔚直言,相比居民生活垃圾,商家餐饮垃圾其实更难监管,一缺主管部门、二缺监管人员。她表示,“商家在外围,没有社区制约,需要属地的城管、街道去宣传。”

△浙江之声记者跟随城管委工作人员现场执法

△杭州市江干区综合执法局采荷中队副中队长郑永貌接受记者采访

按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餐饮商品零售总额首次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9.5%,但餐厨垃圾也随之增加,达到约一亿吨,而这其中因打包、外卖产生一次性垃圾增幅最高,占全年增量垃圾的90%。


当然,油腻腻的餐盒也不是不能回收,但必须清洗干净。清洗干净的塑料制品经过加工后可以制作成塑料粒子,成为塑料原材料。
可“这笔买卖”似乎“无人接手”,甚至连回收旧废品的街头小贩也都摇头。因为在他们看来,捡收回来后,耗进去的人力加水费,就是一笔亏本买卖。
对此,杭州市城管局市容中心分类指导科科长曹勐琦坦言,这确实是一笔高额的“经济账”,对于当下杭州而言,现有的末端处理设施也还没有能力做到完全循环利用,只能将外卖盒子作为其它垃圾,焚烧处理。

△杭州市城管局市容中心分类指导科科长曹勐琦
“ 外卖盒子如果是用过的脏的,它要再进行清洗,污水还是要处理。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条件,我们现在要求外卖盒子是其它垃圾,它就是焚烧掉。”
公共区域的餐饮外卖垃圾处理陷入了一种僵局:监管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实际执行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卖平台自身没有动力去解决,用户则乐得一丢了事;而切实解决外卖垃圾污染环境的回收利用更是沦为空谈。
对此,省社科院研究员吴晓露建议,解决公共区域的餐饮垃圾污染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政府要对这些垃圾产生的餐饮企业进行源头法治监管,切实从餐饮包装源头上进行行业转变。“怎么样减少产生垃圾,除了引导企业不需要做一些无谓的包装以外,就是明确这个责任。谁来造成污染那就谁处理,比如企业包括外卖的一些企业,这是你备的一个包装,引导企业采用再生性材料做的一个包装品。”

△杭州市城管垃圾分类指导科副科长邵金蔚
前端解决好了,在后端流通和处置的环节,杭州市城管垃圾分类指导科副科长邵金蔚认为,应该要建成全社会、各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要所有部门都来参与,这个需要所有的部门联动,层层落实到位。” 邵金蔚说到。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排行榜

联系我们

企业简介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企业荣誉 | 图片中心 | 联系我们 |